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发布 > 行业动态

数字技术持续赋能煤炭行业

来源:《中国能源报》 作者:仲蕊 发布时间:2023-11-08 文字大小: |

日前,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煤BMX全数字智能控制系统产品,该产品全部使用国产芯片,可快速兼容搭载智能巡检、智能喷雾、智能识别、人机物精准定位等AI新技术。


业内认为,煤炭行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带来的产业变革,数字煤炭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果,煤炭企业数字化加速转型升级,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。同时,应准确把握数字煤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“数据孤岛”等问题。


■■ 取得显著积极成效


近年来,煤炭行业持续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和项目投入。数据显示,近3年,煤炭行业数字化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%,取得相关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超25%,用于煤矿智能化总投资超1000亿元。


“当前,我国煤炭行业大力推动现代数字技术与煤炭行业深度融合,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煤矿智能化建设,已取得显著成效。”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、信息化分会会长王虹桥近日表示。


王虹桥指出,几代煤炭人经历了机械化换人、信息化减人、智能化等过程,煤炭行业整体形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如今,数字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,对煤炭行业而言,数字化转型是挑战,更是机遇。


“数字化本质上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,有助于推动行业业务模式重构、管理模式变革、商业模式创新与核心能力提升,实现煤炭行业生产要素由‘资源依赖’走向‘技术依赖’。”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表示。


展望未来,数字煤炭建设也将持续取得重大进展。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推进数字煤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到2035年,煤炭行业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、技术密集型行业,数字化发展整体达到全国先进水平。煤炭数字化技术效应全面释放,发展更加充分协调,有力支撑建成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,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。


■■ 大量企业踊跃参与


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在25家大型煤炭集团中,84%的企业已完成或正在编制企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方案,设置了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导协调机构,总部设有数字化管理职能部门的比例达到96%。


“传统的煤矿开采存在极大安全风险,不仅劳动强度大、生产效率低,有些薄煤层还存在丢弃现象,资源浪费严重,无法满足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。”天玛智控副总经理黄曾华指出,数字化转型正是煤炭行业支撑深化改革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举措,将带领煤炭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。


如今,煤炭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仍在加速。黄曾华以天玛智控为例指出,面向未来智能化、数字化的发展趋势,公司将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综采工作面无人化控制技术深度融合,将智能无人化开采装备与技术应用于薄及较薄、中厚、大采高、放顶煤等不同地质条件的煤矿。


华为也加入了通过数据和人工智能加快矿山智能化的大军。“在推动矿山智能化过程中,还面临数据采集困难、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,需要做好统一规划。”华为矿山军团CEO韩硕表示,为了让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5G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矿山建设,华为联合伙伴单位开发了矿鸿操作系统,并于2022年底在乌兰木伦实现全矿部署,目前已稳定运行超1年,涵盖无人巡检等多种创新应用场景。


■■ “数据孤岛”问题待解


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,煤炭行业数字化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亟需引起重视。


王虹桥表示,数字煤炭建设过程中的“数据孤岛”问题仍未解决,煤炭数据资源要素难以发挥核心价值,数据多而无用、数据不出矿的现象普遍存在;同时,煤炭数据仍以单场景布局分析应用为主,数据资源要素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。


刘峰也指出,目前,多数煤矿在以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了经营管理数字化,但未能实现生产流程的全数字化,未完全打通生产控制系统、经营管理系统、安全管理系统等,更缺乏基于数据的预测能力。


韩硕表示,煤矿生产装备的联结层面没有打通,协议繁杂且不标准,数据采集成本高;同时,由于矿山生产场景碎片化,不同矿山条件差异大,缺少数据的高附加值应用,需要行业结合传统装备、数字技术和矿山场景共同解决关键难题。


“同时,企业间的数字化水平分化程度加剧。具体体现为头部企业数字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,但部分历史包袱重、经济条件差、转型难度大的煤炭企业数字化基础能力薄弱,数字化转型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。”王虹桥进一步指出,推动数字煤炭建设,应启动数字化转型建设相关标准编制工作,推动企业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,提升矿区公共服务数字化能力,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和自主可控水平。

【打印本页】 【返回顶部】 【关闭窗口】

Copyright @ 2016-2021 zmjt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: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 豫B1-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

地址: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      电话:0371-87781116

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: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