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党建文化 > 文学艺术

一名新矿工的成长手记

来源:自创 作者:张鹤檬 发布时间:2025-09-30 文字大小: |

手中的毕业证书仿佛还带着校园玉兰的清香,眼前的世界却已充满钢铁的铿锵与工业的厚重。作为一名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,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煤矿产生如此深刻的交集。站在新郑煤电公司大门前,内心交织着对未知的些许忐忑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
  报到那天,天空飘着细雨。矿区大门上“新郑煤 新形象 新征程”九个大字熠熠生辉,高耸的井架在雨中依然挺拔,犹如钢铁巨人默默守护着这片能源沃土。矿院内道路宽阔整洁,空气中混合着煤炭和雨水的特殊气息。然而,当我拖着行李站在宿舍楼前,初见的震撼很快被现实的落差取代——这栋已有二十年历史的老楼在雨中显得格外朴素。推开房门,二十平米的房间摆放着四张铁架床,墙壁上有淡淡的水渍,空气中也弥漫着潮湿的味道。尽管早有心理准备,这一刻,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滑落。这,就是我在煤矿的第一个“家”。

  为期八天的新员工培训,为我打开了认识煤矿的第一扇窗。老师们系统介绍了公司概况以及组织构架,帮助我们这些新人快速了解企业。“井下工作,安全为天”,安全课上老师的话掷地有声。通过学习自救器使用、避灾路线识别,观看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片,我这个从未接触过工业生产的文科生,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“安全生产”四个字的千钧之重。在专业培训中,老师傅们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采煤工艺、通风系统和机电设备,我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认真仔细记在笔记本上,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片全新领域的养分。

  培训结束后,我被分配到机电维修队,真正开始了煤矿生涯。高大的厂房里,待修的水泵、电机整齐排列,空气中漂浮着金属碎屑和煤尘,地面随处可见油渍。与大学窗明几净的教室截然不同,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写满了工业的粗粝与实干。即使全天戴着口罩,收工时鼻孔仍满是黑色;崭新的工作服很快沾满油污,指甲缝里嵌满油泥。面对井下庞大的水泵和滚筒,我像闯入了陌生的机械王国。从认识每一个螺丝开始,我跟着师傅学习清理煤泥、检查齿轮间隙、更换磨损衬板。对这个全新的世界,我充满好奇与期待,一点一滴地学习、一步一步地摸索。

  时光飞逝,转眼入职已近一个月。初来时的陌生与畏惧渐渐褪去,我慢慢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,完成了从大学生到煤矿工人的身份转变。煤矿,对我而言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名词,而是我真切选择、并愿为之奋斗的事业。我深刻明白,能源事业的背后,是无数矿工的默默坚守。我们电修工人虽不直接采煤,却如水泵排出地下水般,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矿工兄弟的安全,守护着煤矿生产的平稳运行。

  走出校园,步入职场,如何将学历转化为能力,是我们每个新人必须面对的课题。我会始终保持谦逊与求知之心,多向老师傅请教,从小事做起,从细节入手,尽快完成角色蜕变。作为新时代的煤矿青年,我更愿以所学所长,投身于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浪潮中,为传统能源行业注入青春活力。我相信,在地心深处,我们的青春光芒与奋斗身影,终将照亮煤矿崭新的征程。

  (作者单位  新郑煤电公司)

【打印本页】 【返回顶部】 【关闭窗口】

Copyright @ 2016-2021 zmjt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: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 豫B1-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

地址: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      电话:0371-87781116

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: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